一般而言,项目的任务计划都是由项目负责人制定的,其中需要明确每一条任务的优先级、开发周期和开发负责人。

但是,有些项目负责人的技术背景是前端,有的是后端,还有的是终端。

这就会遇到一个问题:他们怎么去制定其他技术栈成员的任务并进行验收?

在此之前,我们默认都是由项目负责人完成这些工作的。比如,项目负责人张三是前端出身,现在他要给后端的李四制定开发任务。

通常的做法是,张三会和李四沟通要开发的功能,然后由李四给出功能开发所需的时间,接着张三填写任务时间,任务安排便完成了。

这里就存在可操作的空间,因为李四给出的时间没有第二人进行审核。而张三是前端出身,并不具备审核后端任务时间的能力。如此一来,任务安排就完全取决于李四是否厚道了。

我们一直反复强调人性,可依赖人性做事情,迟早会出问题。

今天李四心情好,可能就凭良心给出合理时间;哪天他心情不好,或许就会把任务时间拉长,好趁机摸鱼。

写到这里,我想起 2020 年的几场培训,培训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不想吃亏的话,要以最坏的情况去判断你的员工。”

即便李四为人厚道、兢兢业业,不会偷奸耍滑,那你能保证王五、赵六也不会这样吗?

你真的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分析每个人,或者持续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吗?

那样的话,你自己就不用干活了。

所以,还是要回归到流程规范上来,不回避任何问题,把它暴露在阳光下,通过望闻问切,仔细分析原因和我们的诉求。

接着就是大家沟通达成共识,用规定来约束,用流程从源头解决问题。

那接下来,如何从流程规范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要从我们的目的出发,我们的目的是对任务进行有效制定、跟进和验收,而不是流于形式。

既然要 “有效”,就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而规避虚假的办法,就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现实情况是,项目负责人并非全能全知,所以可以把这部分工作交给对应的同事来执行,引入技术端负责人的角色。

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前端负责人、后端负责人和终端负责人。他们的职责是协助项目负责人明确对应技术端任务的开发所需时间,跟进任务进展,并负责验收。

整个项目的人员架构就变成:项目成员 - 技术端负责人 - 项目负责人

那么,项目成员的任务申请时间变更,由谁来审核呢?

本来我觉得,项目的全部任务本应由项目负责人审核,而技术端负责人已经对开发周期(即天数)进行了把关,项目负责人依据这一点判断即可。

但技术端负责人需要覆盖三个关键环节:制定、跟进和验收。变更属于跟进部分,如果这一环节改由项目负责人执行,整个任务的生命周期就无法形成闭环了。

在项目管理系统中,曾经的设计思路是:项目成员的任务时间变更,审核人都是项目负责人。

如果现在引入端负责人的角色,那么技术端成员的任务时间变更就应由对应的技术端负责人审核,而技术端负责人的任务变更则由项目负责人审核。

至此,我认为可以解决项目负责人如何制定、跟进和验收不同技术栈成员任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