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19 - 过进度方式二:项目成员依次说明和演示任务完成情况》中,已经讲明了当前项目过进度的方式:要求各项目成员到前面的座位来,把上两周以及下两周要做的工作情况汇报一下。

但是,在执行大半年的时间里,发现有的项目成员在会议上汇报自己任务情况时,只是简单说明内容,两三句话就说完了。

怎么引导项目成员更多地反馈工作中的情况,而不是让会议变成形式化、流水账式的无意义会议呢?

我反复思考了一下,项目成员为什么不想说那么多呢?这个点其实在《19 - 过进度方式二:项目成员依次说明和演示任务完成情况》中也有过分析,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了,无外乎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只要我说得越少,问题也就越少。

不过,我也能想到其他的可能,比如 “就是线上修复了几个 Bug,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正常的功能开发,没什么可说的”“我做的是其他项目的,跟其他人关系不大,没什么可说的”。

关键点就在于 “没有什么可说的”

为什么没有什么可说的呢?

难道每个人在开发的过程中,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每一条任务的制定,都包含需求、方案、研发、技术笔记和验收等多个环节。

这几个环节中,总该有可以说的点吧?

但是,为什么没有什么可说的呢?原因就是没有做好相关的工作。

很多需求只是一句话,或者口头说一下;很多方案也只是当面沟通一下,沟通好就完事了,没有整理成方案文档记录下来。

至于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些 Bug 在没解决之前是 Bug,解决之后恍然大悟,就会觉得问题不值一提 “原来如此,我居然会犯这个低级错误?” 所以,也就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总结和记录的了。

还有技术笔记,写这个是要花时间的,完全看每个人是否自觉去做,那真的太难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是,还不如省下这些时间去做下一条任务。

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这种知识点还要写技术笔记,会不会让人觉得自己技术很菜、水平很低,还不如不写。

任何问题都要透过表象抓住本质,一般这种问题,只是从人身上入手,效果不会很理想的,你可以口头要求对方一次两次,过段时间,只要你稍微疏忽了,对方也就松懈了,所以,还是要从源头去解决,也就是要从流程入手、从规章制度入手,经过沟通讨论,定下一些规定,让大家一起遵守就好。

比如,项目负责人在制定任务的时候,需要把任务要求写清楚,任务要先整理详细的需求文档、解决方案和技术笔记。

之前可能只是 1 条 “支持 10 万台设备接入”的开发任务,里面涵盖着想让成员写各种文档的期望,现在这个事情直接挑明了,拆分成 3 条任务:

  1. 支持 10 万台设备接入需求文档
  2. 支持 10 万台设备接入解决方案
  3. XXX 框架基本使用、疑难问题解决等技术笔记

这样,就把之前依赖项目成员自觉的工作,变成硬性要求,以任务形式下达,让工作从无序变成有序,从无条理变为有章法。

在这个基础上,项目进度会议中项目成员汇报进度时,就可以把这些资料都过一遍,然后再进行验收,应该能有效解决会议流水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