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项目管理中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项目负责人在接到产品需求后,往往只是简单浏览一眼,便着手制定项目开发计划。计划制定完成后,负责人通常只深入研究自己负责开发的模块,而对其他模块则不再深入了解。对于由其他同事负责开发的功能模块,项目负责人通常连三个基本问题都无法准确回答:一是“是什么”,即这个功能具体是什么;二是“为什么”,即客户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对客户有什么实际用途,是否可以不开发;三是“怎么做”,即这个功能在前端和后端分别是如何实现的。即便能回答到第三个问题,通常也仅能涉及前端或后端的部分内容。而实际情况往往更为糟糕,有时连第一个问题都无法准确回答。负责开发该功能模块的同事,可能也是在开发过程中逐步了解需求,其对需求的掌握程度,刚好足以完成功能开发即可。

这种状况容易导致项目管理出现诸多问题,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任务时间评估不到位:项目负责人由于对整体功能和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在评估任务所需时间时不够准确,经常需要变更任务计划,影响项目进度的稳定性。

  2. 风险意识不足:由于对业务不够熟悉,项目负责人无法提前识别潜在的延期风险因素,也无法有效判断是否需要安排加班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增加了项目按时完成的不确定性。

  3. 任务验收困难:在验收功能时,由于项目负责人对业务和需求不够了解,只能依赖开发同事的回答来判断功能是否实现以及是否与需求一致。这种情况下,验收工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和全面地评估功能质量,导致验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负责人需要自行梳理一份详细的项目需求与功能实现文档。比如下图所示的文档格式。在文档中,将每个功能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进行清晰的梳理和记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旦出现需求变更,应及时更新文档,确保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整体情况有清晰的把握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