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南海十三郎对薛觉先说的。
“我们君子之交,就凭这一杯茶。”这是南海十三郎对唐涤生说的。
在南海十三郎的编剧生涯里,薛觉先和唐涤生是两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一个是伯乐,一个是爱徒。
在他意气风发的前半生中,与这两人相识相知的那一段时光,应该是非常快乐的。

与薛觉先的知遇之恩
据史料记载,南海十三郎从小就对粤剧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平时讲话都不免来一两句唱腔。
出于这份热爱和潜心钻研,南海十三郎在粤剧上的造诣颇深。
影片中,南海十三郎常去听戏,又因坐在前排,立马就发现了,戏台上正在表演的薛觉先,出现了失误。
演出结束之后,南海十三郎直奔后台,想要见到薛觉先,一来是指出刚才台上出现的失误,二来是毛遂自荐,向薛觉先推荐自己编写的剧本《寒江钓雪》。
这个举动在薛觉先剧团人员看来,分明就是来找麻烦的。
薛觉先何许人也?他是粤剧史上的一代宗师,与梅兰芳并称 “南薛北梅”,资历摆在那里。
被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无名小辈当众挑刺,在众人看来真是不知抬举。
南海十三郎一下子就被推了出去,连薛觉先都拦不住。
后来,薛觉先看过剧本《寒江钓雪》之后,大喜过望,感叹此乃上乘之作。
又听闻此人是太史公家的十三公子,忙不迭要登门拜访,邀请南海十三郎加入他的 “觉先声” 剧团。
被一个不知名的毛头小子当众指出问题,不仅没有恼羞成怒,还极力劝阻手下不要乱来,实属难得。
之后还真的去看了别人自荐的剧本,只能说物以类聚,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薛觉先礼贤下士,待人宽厚,为人是十分有格局的,实不负大师之名。
影片中,南海十三郎的父亲江孔殷听闻薛觉先要来,大摆宴席,特意大开中门迎接,这是很高的待遇了。
2021 年,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打入男子 100 米决赛,以 9 秒 98 的成绩获得第六名,“亚洲第一飞人” 实至名归。
他回到中山祭祖,去祠堂上香时,也是大开中门。
通常,只有很重要的事情,才可以开这个中门,平时大家都是从侧门进出,还是很讲究的。
薛觉先与南海十三郎可谓一见如故,立马邀请南海十三郎来自己剧团当编剧,并说道:“我唱的都是大仁大义之戏。”
南海十三郎大喜,回应道:“我作的都是有情有义之词。”
此后,两人合作推出了很多佳作,引得满堂喝彩,南海十三郎名声大振,“南海十三郎” 之名也开始为世人所知。
影片中,当时的广东戏剧界,有 “觉先声” 剧团的薛觉先、“和平剧团” 的马老大和千里驹三足鼎立的说法。
“和平剧团” 的马老大想过来挖南海十三郎,说可以给更多的报酬。
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就觉得好笑,这个用 “给更多钱” 挖人的手段也太笨了吧?
南海十三郎本就是公子哥,本来就不缺钱,拿这个作为突破口,实在是没脑子。
南海十三郎回应道:
“现在薛马打对台,势不两立,如果我过去了,现在这帮兄弟怎么看我呢?”
“薛五爷对我有知遇之恩,不管你出多少钱,我都不会去的。”
这便是“士为知己者死”。
南海十三郎的这些作为,让我想起了《柯南剧场版:独眼的残像》中提到的 “漆身吞炭” 典故。
想起了 “伯牙绝弦” 里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觅的故事。
也想起了 “不食周粟” 中伯夷和叔齐宁死不吃周朝粮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的故事。
能用这些典故来形容南海十三郎,在我心中,对他是十分肯定的了。

“君子之交,就凭这一杯茶”的师徒情
随着南海十三郎在粤剧界的名气越来越大,他恃才傲物的特性也开始显露出来,为人处世多了几分狂放不羁,很容易得罪人。
但他毫不在乎,或许他一向如此,并非成名之后才变成这样,有话直说,不留情面。
有个叫唐涤生的小伙子,毕业于上海美专,慕名前来想要拜南海十三郎为师,可南海十三郎并不同意,说自己从来不收徒弟。
但唐涤生再三坚持,表明自己对他仰慕已久,南海十三郎拗不过,让他倒杯茶过来。
唐涤生以为南海十三郎是答应收徒了,没想到南海十三郎拿起茶杯,吐了口水进去,举到唐涤生面前说:
“只要你喝下这杯茶,我就收你为徒。”
当时看到这个场景,我就觉得南海十三郎太过分了,真是飘了,对人太苛刻了,竟然这样践踏别人的尊严。
可唐涤生犹豫片刻后,咬牙切齿地准备喝下去,不料南海十三郎突然抢过茶杯,讥笑说:
“要我收你为徒?别做梦了。”
唐涤生怒火中烧,痛骂了南海十三郎一顿,并发誓有生之年一定会超越南海十三郎,名气也一定比他还响。
没想到,南海十三郎反而称赞他敢爱敢恨、敢作敢为,让唐涤生再倒一杯茶来。
这一次,南海十三郎答应收唐涤生为徒,但只有一个要求:
在人前不能叫他 “师傅”,只能叫 “大哥”。

今时再遇故人,也是奇逢
电影后半段,南海十三郎因伤变得疯疯癫癫,流浪街头,很多人都避而远之,但是薛觉先和唐涤生一直在寻找他。
可是南海十三郎郁郁不得志,已经心如死灰,对这世间没有什么留恋的了。
薛觉先还把南海十三郎带到家里,想好好照顾他。
南海十三郎虽然变成现在这样子,但是薛觉先认为南海十三郎给他写的都是好戏,对他是有恩的。
可是南海十三郎并不领情,不知是病犯了,还是故意的,胡言乱语一番,就逃走了。
薛觉先很无奈,只能吩咐自己弟子,师兄弟们见到南海十三郎,手头有钱就给点,平时南海十三郎去喝茶的地方,费用都记到薛觉先账下。
而唐涤生呢?
回想起一开始看到唐涤生拜师的情节,恍惚间,以为看到了《霸王别姬》里的小四,想到当时小四背刺程蝶衣,就感到心寒。
当我看到南海十三郎口出恶语,赶走唐涤生,想让他去香港自力更生。
唐涤生愤愤不平,但还是离开了。
还以为最后,唐涤生会像小四一样背刺南海十三郎的,还好没有。
没想到,阔别多年,再相逢,早已物是人非。
南海十三郎像往常一样去到茶馆喝茶,茶馆老板说,隔壁有位客人,想让你填下曲子,如果填出来了,亲自敬你三杯,如果填不出来就赶紧滚蛋,离得就远远的。
南海十三郎气不过,就没有我填不出来的曲子。
“相见若似梦,自从别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万重。”
“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仿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
“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俗世才未众。”
可是,填到一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都唱起词来,南海十三郎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儿,猜出来了隔壁的客人是谁,想赶紧逃走。
被唐涤生拦下来了。
没错,隔壁的客人就是唐涤生,南海十三郎当初赶走的徒弟。
唐涤生很是争气,在香港闯出了名堂,是当下有名的编剧,红得发紫,风头一时无两。
他一直托人在寻找南海十三郎,看到南海十三郎现在的样子,很是痛心。
他知道南海十三郎只是表面洒脱,实际上一点都不开心。
甚至还训诫起南海十三郎,风水轮流转,现在换我来教训你。
说实话,看到这一幕,真的很感人。
南海十三郎也因为唐涤生出人头地,心里很是欣慰,答应好好收拾一番,去赴约观看唐涤生写的戏。
只是可惜,刚到剧院门口,就见很多人在围观,原来是唐涤生突发心脏病晕倒了,躺在担架上,被医生送上了救护车,情况十分危急。
南海十三郎想要上前,被众人拦住了,他仿佛预感了什么,终于大喊:
“他是我徒弟呀。”
就在那一刻,南海十三郎心中刚燃起来的光亮,一下子又被无情地浇灭了。
唐涤生因病抢救无效,享年只有四十三岁,一代宗师,英年早逝,实属可惜可悲可叹。

结语
古人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想必,这句话我们听得足够多了。
伯乐固然重要,但是个人的努力也是极为重要的,很多人的一生之中,机会就有那么一两次。
我们可能是南海十三郎,也可能是唐涤生,但是不管如何,珍惜每一次机会。
下一篇,我们来聊聊,唐涤生到底跟南海十三郎学习了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创作的启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