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自研能力强的企业反而更有合作机会?”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时,感觉很新奇,尤其是对于筛选目标客户这项工作而言。
毕竟,按照常理来说,这种自研能力强的客户,本来就应该没有合作的机会才是。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呢?我深入去研究和分析了一下。
首先,我定义下文提到的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大型企业:资金雄厚,研发能力强。
中型企业:资金稍好,研发能力略强。
小型企业:资金单薄,研发能力一般。
总体而言,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具体要看自身当前所处的阶段。
是刚起步?发展期?拓展期?
**如果是刚起步,连商业化都还没落地。这个时候,有项目做才是最重要的。即便贴点钱,只要能积累经验就行。**这相当于找到一个切入口,先真正实践,而不是空谈,只有做起来,才知道真实的情况。
所以,这个阶段,就需要先找中型企业,找到那些没有自研能力,急需这个产品的企业。
为什么是中型企业呢?
原因是,这类企业通常研发能力不会特别强,这就存在合作的机会。同时,它又不像小型企业那样,可能存在资金方面的风险,避免出现做完一单生意后无法收回款项的情况。
我相信,这些道理,任何人都懂。
但是,如果分析到的目标客户是小型企业,或者是大型企业呢?

小型企业,合作价值有限
对于小型企业,特别是那些只有十来个人的创业公司,我的看法是:
这些企业里面是否有懂这个行业的人呢?如果不懂这个行业,你会选择与他们合作吗?
**小型企业资源本来就很紧张,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财大气粗,即便花销大了点也无妨,回头再赚回来就是了,就当是投资了。**毕竟,大型企业的目的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做大蛋糕。
所以,小型企业要谨慎很多。在这样的条件下,小型企业本身就应该专注于核心业务,比如卖核心板、卖电池、卖储能系统部件,专注于某一块产品。至于拓展业务,是很难再分出精力去做的。
例如,一家储能电池厂商如果打算扩展到储能系统并自行研发储能 EMS 和储能云平台,这在前期需要投入巨大成本。
如果最终无法收回成本,甚至影响到了主业,也就是储能电池这块的市场,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小型企业没有那么多试错的机会,一步走错,很可能就会满盘皆输。
所以,小型企业,除非各方面都很优质,否则,不用太花精力去跟进。

大型企业,有长期关注的价值
而对于大型企业,很多人都会觉得大型企业几乎没有合作机会,因为这种企业资金雄厚,人才众多,科研技术实力都很强。
**如果你要和对方做生意,必须在某些方面明显优于对方,那才有机会。**不然,如果你的产品对方都可以自己做,甚至可能做得比你还好,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
所以,大型企业的商机挖掘通常都是最难的。一般人只要分析到对方也有能力自己做,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觉得不需要再在对方身上花费精力了,甚至直接打入冷宫,不再关注。
这是很正常的思考逻辑。
但是,有没有可能,这些类型的客户,反而更有合作的机会呢?
意思就是,这种类型的企业,现在是没有合作的切入口的,但是可以长期关注。
现在市场发展如此迅速,抢占市场、抢占先机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大型企业为了拓展市场,并不一定要凡事亲力亲为,很多时候会考虑性价比,选择购买他人提供的服务而非自行开发。
然后,将更多的资源放到更重要的业务上面去,放大这个核心优势。
所以,要想与大型企业合作,说到底还是要走差异化路线,即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有的你的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合作机会是存在的。而且,如果能与这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往往比与十几个中型企业合作更为可靠,因为企业体量不同,可能一单生意的规模就相当于其他十几单生意的总和。
所以,虽然是大型企业,但不应直接放弃,而是选择长期关注。虽然现在是刚起步,暂时没有能力实施差异化战略,但是,你的产品不会一直处于起步期,总是会发展的。

总结
所以,需要采取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重点关注中型企业,特别是没有自研能力的,合作机会更大;另一方面,对大型企业要保持长期关注,一旦有机会就要及时跟进。
这就是我想说的。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自研能力强的企业反而更有合作机会?
因为这些企业更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外部合作能带来更高的性价比时,他们反而更愿意选择合作,而不是凡事都亲力亲为。
说到底,获客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去磨的,也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法,只能说,能做的,尽量要摸索出更有可能、更高效的方法论,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