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岩》观后感:非生即死间,当机会只有一次
前言 “任何人都可以过得快乐而舒适,可如此世界就不会有所进步,没有人过着快乐而舒适的生活还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看完纪录片,我就在想,有时我们做不好一件事情,是不是因为没有破釜沉舟,给自己留了太多后路的缘故,总觉得这次不行,那就下一次。 可是,如果面对的是生死,并且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怎么做? 《徒手攀岩》于 2019 年 9 月在中国上映,是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该片讲述的是美国攀岩大师亚历克斯于 2017 年 6 月 3 日无保护徒手攀上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916 米的酋长岩的全过程,共用时 3 小时 56 分钟。 2021 年 6 月底,我在 B 站上看的时候,是别人上传的资源,这一次看发现 B 站已经上架,当然这对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些年也有重温,这次是第三次。 想到,现在开始整理电影观后感,就写一写这个纪录片带给我的一些感受。 专注的力量 亚历克斯决定挑战徒手攀岩酋长岩,不是拍着脑袋就决定的。 他认准这个目标之后,用了 8 年的时间做准备,四十多次有安全绳的攀岩,一直都在练习。 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无可挑剔,每一个指头触摸到的地方,每一个脚尖所碰到的岩石勾缝,都记得一清二楚。 每次爬完,都要做笔记,哪里做对了,哪里没做对。 努力不能是盲目的,不是说我练习跑步,那就去跑步,每天都不懂脑子,跑完就完了。 努力是全方面的努力,而且要用对方法,练习跑步,不仅仅只是在跑道上奔驰就行,穿什么鞋,每天跑多远,怎么摆动手臂,每日三餐吃什么,晚上几点睡觉这些都要学习。 而且,亚历克斯的生活真的太简单了,吃喝住行全在房车上,土豆、菠菜什么的大乱炖就是晚饭了,对他来说,只有攀岩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可有可无。 这让我想到科比说的一段话: “我知道没什么能阻止我,对于 18 岁的我来说,篮球就是生命,你不可能强过我,因为你没我那么花时间在篮球上,即便你想,你也做不到,因为你还有其他牵绊,其他分散你精力的责任,所以我已经赢了。” 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 亚历克斯不是一次就成功的,他也放弃过,那一次为了到达抱石绳段,刚好太阳光线不影响到自己,他早上 4 点出发,可才爬了一小段距离,就因为左脚状态不好,对要用自己的右脚来决定一切失去信心,加上被众人注视之下,心理压力很大,外加女友和他说 “能不能为了我放弃这次挑战”,心理压力变得过大,就放弃了。 一个人没有可以在乎的人,也就没有任何弱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有保护的人,才会变得异常强大,这个在很多作品中诠释过这一观点,但对于此时的亚历克斯,显然是前者,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按理说,他应该沮丧的,但是他没有,三个月之后,他重新出发了。 我赢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年,我看到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有的热泪盈眶,有的开心至极,有的人则面无表情。 我就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面无表情的情况?你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面无表情,难道是觉得我夺得金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在我看来,真的很有可能是这种心理,我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吃过了那么多的苦,就是为了这一刻,这些都是我应得的,甚至与我所吃过的苦相比,不值一提。 亚历克斯也是这种人,虽然他攀岩登顶之后,大笑不止很是开心,甚至有点想哭,但是上午刚完成这个伟大的创举,下午就开始继续训练了,换做其他人,不得放纵几天,但是他没有。 可能对于他而言,他只是完成了一个想要的目标而已,他是很高兴,但是他付出的也足够多,当然运气也是不能完全忽视的因素,只是在这个降临之前,你是真的倾尽了全力。 要不要破釜沉舟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要不要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 我只能说,这个很容易陷入正反两说的境地,有的人适用,有的人不适用,反正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面对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灵活应对,而不是固执。 比如古人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手又说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些话对错都要看当下的情况,不是绝对的,合理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