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项目任务不应写多人负责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任务需要多人共同负责的情况。例如,某个功能任务需要前后端同步开发,如果把前后端的开发人员都归到同一条任务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举个例子,设备管理模块的开发需要张三负责后端,李四负责前端。如果将他们的任务写在一起,当前进度显示为60%,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具体情况。这个60%可能意味着后端已完成,只是前端还在开发;也可能是后端和前端都还未完成。这样一来,项目负责人就不得不去沟通询问,才能知道真实情况,这无疑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项目开发计划里的任务最好是一人一条,拆分清晰。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明确职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二是任务状态会更加透明,项目负责人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每个环节的进展,从而减少管理难度。 如下图所示,当任务拆分清晰后,我们可以立刻知道设备管理功能模块的后端开发进度为100%,已经完成,而前端开发进度为20%。这样一来,项目负责人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计划,合理安排后续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025-03-26 · 1 分钟 · 4 字

08-项目中不可控的任务如何安排和验收

项目中有时会有一些任务的时间是不可控的,不可控的原因在于该工作完全受制于他人。意思就是如果其他人没有做好,比如前后端同步开发,前端通常可能会快一些,然后要等后端提供接口,这个时候联调工作是没办法开展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自己就会很被动,走走停停,既浪费时间精力,也容易没有任何产出。这种通常是其他人还没做好的情况,最怕的是那一种,比如设备那边说已经很OK了,现在可以开发了,然后去试用了,发现还是不行,然后一下子不知道该干嘛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改好,等的话可能要很久,就浪费时间了,不等的话可能一下子就修复好可用了,自己完全处于左右为难的状态。 之前有APP项目就是这样的情况,本来APP功能已经开发好了,然后测试阶段,设备经常出现问题,可以用但是又不稳定,经常测到一半就测不下去了,然后反馈给到设备那边,改了好几次,觉得可以了,又继续测试了,后来还是不行。反复多次我才醒悟苗头不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立马中止项目测试,和设备那边沟通,设备需要确保完全没有问题,再继续这个项目的工作,可以说是血的教训。 这个问题之所以会造成那么大的影响,是因为我们在和他人协作的时候,没有和对方明确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而是很含糊地回答道:“等某某完成了我才可以对接”,然后再问一句:“那他什么时候可以做完呢?过几天吧”,到底是几天?哪一天的?不知道呢。这样是有隐患的,因为这些模糊的信息,负责对接的开发同事完全就是看天吃饭了,任何结果完全是随机的。过几天,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两天,甚至是一周或者更多,再者,项目负责人调整项目任务的时间也会变得很困难。 我们需要和对方明确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比如前端同事需要问下后端的同事,接口是哪一天可以提供使用,而这个使用的意思,基本上是自测过的,不说一个Bug都没有,至少是相对稳定的。我们知道这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之后,就可以先安排其他事情了,项目开发工作的开展就会很清晰,而不是完全混乱的。

2025-03-25 · 1 分钟 · 4 字

07-项目中应提前准备下一阶段计划

在项目当前版本的功能开发任务都完成之后,人就空出来了,通常这个时候,项目负责人还有很多繁琐的工作要做,比如项目内部验收、提交测试申请和版本发布等等。为了给项目成员找事情做,就匆匆忙忙安排下个版本的任务,然后项目成员只是简单了解下需求,就开始敲代码了。前期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开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是没有时间系统地去梳理的,这就容易造成项目成员在新功能开发过程中,需求理解有偏差,加上当前版本发布时间节点不明确,目标感也不强。 项目负责人的开发任务应比项目成员提前3天左右时间结束,这个时候项目的其他功能还在继续开发,项目负责人可以借机着手准备下个阶段的任务(之所以是下个阶段,而不是下个版本,是因为有可能不是迭代这个项目了),将需求进行梳理分析,编写方案设计和制定开发计划,等到其他项目成员开发任务完成之后,就接着下个阶段的任务进行,项目负责人这时再回到当前项目,去做内部验收和提交测试申请,整个衔接是很清晰顺畅,不至于那么被动,捉襟见肘。

2025-03-24 · 1 分钟 · 2 字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

储能行业正站在新的风口浪尖,一份《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我们揭开了这个领域未来发展的神秘面纱。这份方案不仅描绘了储能行业的发展蓝图,更给相关企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份方案透露出的储能行业机会点,以及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 1. 储能技术创新:突破瓶颈,引领未来 技术创新是储能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方案强调要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包括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以及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全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技术。这就好比是给储能行业打造更强大的“心脏”和更聪明的“大脑”。 2. 产业布局优化:集聚发展,形成合力 方案提出要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企业向资源富集、应用场景丰富地区聚集,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这就像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拳头,共同出击市场。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参与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享受政策支持和产业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产业链协同发展:上下游联动,打造闭环 引导优化供需关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形成协同联动机制。企业要主动与上下游伙伴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同时,创新商业模式,如共享储能、储能租赁等,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4. 标准制定与知识产权保护:掌握话语权,守护创新成果 在提升标准体系支撑水平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新型储能标准制定,争取在标准中体现自身技术和产品特点,提升行业话语权。同时,强化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培育高价值专利,借助知识产权运营提升经济效益。 5. 市场应用拓展:多领域开花,释放潜力 方案推动储能产品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多领域应用。企业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定制化储能解决方案,扩大市场份额。比如在新能源富集地区,支持新型储能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在用户侧,推动储能产品在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场所的应用。 6. 国际拓展:走向世界,提升影响力 方案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企业可利用政策支持,提升国际影响力,参与全球储能项目建设,推动储能产品出口,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 7. 企业应重点关注的方面 储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抓住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产业链协同、标准制定、市场应用拓展及国际拓展等关键机会点。重点关注技术研发、市场布局、产业链合作、标准合规、客户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总之,新型储能制造业在政策推动下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企业只要紧跟政策导向,抓住关键机会点,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同时也能收获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2025-03-24 · 1 分钟 · 23 字

06-项目计划如何制定

我们在制定项目计划的时候,如果只是把功能开发部分列出来,如下图所示: 可能会造成项目延期,在上一篇文章《05-项目为什么总是延期》中已经分析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如何制定一个项目计划呢? 在开始项目计划制定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开发模式的相关知识,这部分主要是《【清华大学】项目管理的逻辑(全6讲)》里面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还是很不错的。 1. 瀑布式开发 预测型开发,在还没有开始着手编写代码前,就可以提前预知结果如何,之所以叫瀑布式,是因为整个开发流程都是有序的,就像水从上往下流,每一步做很到位就到下一阶段。 2. 迭代式开发 迭代式开发,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版本接着一个版本进行迭代,先将项目整体框架搭建好,然后基础布局全部铺开,就好像画人物肖像一样,先勾勒草图,画出人物整体轮廓,然后才依次画出脑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等,全部画出来之后,才是着色。 3. 增量式开发 增量式开发,咋听之下,与迭代式开发的意思一样,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增量式开发的意思是,每次只构建一点,每个阶段就交付一部分,然后组合在一起,还是用画人物肖像来举例子,一开始先画头发,画完之后上色,然后接着是眉毛,画好之后着色,以此类推,全部画好一个地方再接着画另一个地方,如下图所示: 4. 敏捷式开发 适应型开发,灵活性很高,需求可以随时提,然后放到需求池里,可能两周一个周期发一个版本。因为能干的活儿很有限,就像坐地铁一样,人很多,挤不上去那就下一趟,所以敏捷开发的思路就是,未必做得到,所以下个版本实现需求,可以有节奏地持续开发。 以上就是常用的开发模式,但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怎么选择哪一种开发模式呢?为此有一个STACEY矩阵图可以作一些参考,如下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知道,选择哪种开发模式,是基于需求和技术两个维度去评估的,所以项目负责人在编写项目需求与方案文档的时候,可能就可以做出判断了。说回我们自身,开发模式毕竟只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种技巧,要深刻认识到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掉入盲目迷信权威的陷阱,那么就太死板了,真正应用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明白事物变化的重要性,在变化的世界里使用不变的方法是不现实的,没有任何一种开发模式能够适用全部的项目。 现在部门按照项目来管理,每个人都比较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交叉的任务,所以变更理应很少才对,在制定项目计划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项目开发的周期全部列出,虽然项目计划通常都会有变更,但项目计划最好能够做到有始有终,把全部任务时间明确一下,然后项目交付时间基本就确定了,其中的任意环节有变更,很有可能是不会影响到项目交付时间的。我们可以把项目计划分为11个环节,如下所示: 需求分析 原型设计 方案设计 开发计划 开发阶段 下版计划(下一阶段任务计划) 内部验收 产品验收 测试阶段 模拟升级 正式发布 复盘会议 如下图所示,就是根据这11个环节制定的项目开发计划,虽然实际情况会有所出入,但是可以知道这个项目12月底基本上就可以交付了,有这样很清晰的时间节点,对于接下来的开发工作,会更有目标和方向感,其中经常出现任务变更,大多是在开发阶段,但是并不代表做好这个环节就没事了,接下来的环节如果遇到问题,也是会影响到项目交付的,所以怎么能管理好一个项目,是需要多方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并不是只做好开发任务环节就行了。

2025-03-23 · 1 分钟 · 3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