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1、2》观后感:看日本妖怪文化引发的影视创作思考

引言 2023 年 5 月,看完了《阴阳师》电影,因为电影上映年份久远,我就在想会不会有第二部,本身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就去找了一下,结果发现没有,就此作罢了。 没想到最近在 B 站重温了相关剪辑视频,发现有一些画面我都没有见过,怎么还有第二部?惊奇之余,很是期待,就把第二部也看了。 剧情概述 《阴阳师》是泷田洋二郎执导,并由野村万斋主演的奇幻题材电影,影片讲述了日本平安时代,妖怪横行,接连发生各种怪事,给人间带来了很多祸乱,法术高超的阴阳师安倍晴明,虽与世无争,但心怀天下苍生,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还人间安宁的故事。 第一部于 2001 年上映,日本平安京时期,皇室深陷鬼怪之乱。左大臣之女诞下的小皇子遭人诅咒,厄运缠身。暗处的符咒暗藏杀机,似要取天皇性命。原来,阴阳头道尊妄图解封 150 年前早良亲王的恶魂,借其对皇室的怨念,将平安京推入地狱深渊。安倍晴明、源博雅与青音携手追查,过程中危机四伏。最终,青音献祭自己,晴明以精妙布局擒获道尊,平息了这场危及天下的灾难 。 第二部于 2003 年上映,京城接连发生鬼魅夜袭朝臣的骇人事件。受害者身体部位相继离奇消失,有人肩膀被噬,有人眼鼻不翼而飞,有人嘴唇残缺,恐怖气息笼罩全城。安倍晴明在追查中发现,城内供奉的天丛云剑不时发出鸣响、绽放光芒,似在传递某种预兆。随着调查深入,背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一切竟是一场因剿灭出云国引发的国恨家仇所致,最终晴明抽丝剥茧,揪出元凶,平息了这场腥风血雨。 对日本妖怪文化产生兴趣 其实,早在 2016 年,我就已经知道《阴阳师》这部电影,当时,看了一个百鬼夜行的剪辑视频,里面混剪了很多日本奇幻电影的影视形象,用来当作 UP 主对日本妖怪的具象化理解,其中,就有来自《阴阳师》这部电影的安倍晴明。 因为,这个剪辑视频里面使用的配乐《Sakitama~幸魂~》我很喜欢,所以,就去了解了一下。 这首曲子是 Rin’(凛)这个日本传统乐器演奏团体创作的,先是尺八、然后是古筝、琵琶,然后是三味弦,空灵苍茫又不失温婉流转。 不管是纯乐版还是演唱版,都很好听,演唱版的歌词,百度百科上不知道是谁翻译的,还挺好的。 念之彷徨(何所求)、行之往往(即遇之) 苍穹如风(心之所向、澄空万里) 不觉入深山、扰林破寂静 朦胧兮、引余雾桥深处 清露生辉、雏鸟啁啾 守灯之明灭、其名为生命 思久之心、鼓动于胸、喷涌而出(幽然萌生、千古流传) 圣地之息(清流满溢)、喷薄震荡(染尽铅华) 闻竹间之细语(簌簌作响)、叹魂灵之所幸(映照其间) 清辉一缕终破缚(流光一束与梦萦) 而 Rin’(凛)这个乐团,我最喜欢的还有一首,那就是《Eternal》,是一首纯音乐的曲子,曲调悲凉,低鸣涕泣,闻之有肝肠寸断之感。 所以,2018 年我经常听,加上看了一部忍者电影《甲贺忍法帖》,这部电影也很不错,片尾曲是滨崎步为其创作的《Heaven》。 我的天啊,我很喜欢的一首歌,都不知道原来是这部电影的片尾曲,现在查了资料,才知道,可能 2018 年看完也喜欢过这首歌,但是,一定早就忘了。 当时,很为这部电影的结局感到难过,可能感触比较多,就填写了《七绝・宿命》。 江村晚照渔灯瘦,烟柳依依月满楼。 往昔伊人舟戏水,今朝何处水行舟。 说回 Rin’(凛)这个乐团,其实,使用的都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尺八从唐代传入日本,听闻在中国已经失传了,但近年来,随着日本尺八艺术家的寻根活动,这一乐器重新回到了中国。 三味弦其实就是中国的三弦琴,于 1560 年经冲绳传到了日本。而三弦琴最近这两年好像很火,至少我觉得是这样,有褚琪桂梓使用三弦琴和现代乐结合起来,并在楼台栅栏边上演出,虽然很离经叛道,但我觉得还挺有创意的,也算是一种传承的方式了。 至此,才有了我后续对日本妖怪文化的一系列的关注和了解,不管是阴阳师、百鬼夜行、玉前藻、酒吞童子、天狗、河童等都基本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我也更是记住了安倍晴明这个人。 不久之后,看到网易推出了手游《阴阳师》,是一个回合制游戏,里面最主要的玩法,就是抽式神,还有就是氪金皮肤。这个游戏画面很精美,诡谲的画风,人物造型也独具一格,音乐也很贴切,各方面都很出彩。但我也没玩多久,就一两个月吧,后来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印象深刻的,只剩下主界面清冽的风铃声,叮叮铃铃的。 后来,我也看了很多日本奇幻类型的电影和动漫,比如电影《妖怪大战争》,还有动漫《夏目友人帐》和《虫师》。其中,《夏目友人帐》一共有 6 季我全都看完了,《虫师》就只拍了一季,至今我还不断重温,算是近几年在我心里评价最高的动漫作品。 对日本神话故事深入了解 《阴阳师》第二部是基于日本神话为蓝本而创作的,里面出现了很多和日本神话一一对应的人物和设定,比如须佐之男、八岐大蛇、伊邪那美和伊邪那岐等人物,虽然很久以前就对日本神话人物有一些了解,但都是碎片化的、不够深入和系统的,这一次又出现了与之关联的作品,刚好就对日本神话做一次全面的了解吧。 ...

2025-06-29 · 1 分钟 · 133 字

《泳者之心》观后感

1. 前言 《泳者之心》于 2024 年 5 月 31 日上映,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讲述了 1926 年 8 月 6 日,特鲁迪・埃德尔从法国出发,耗时 14 小时 31 分钟横渡 34 公里英吉利海峡并打破纪录的故事。这一成绩比当时的男子纪录快了近两小时,特鲁迪也因此成为历史上首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影片开篇的舒缓配乐十分抓耳,没有高亢或悲伤的情绪,只是静静陈述一段故事,却让人隐约感受到一种隐忍而坚强的情愫。 镜头从远景逐渐拉近,从模糊变得清晰,随即展现女主特鲁迪涂抹油脂的画面,面对波涛汹涌的冰冷大海,观众很容易就代入到故事之中。 2. 电影的主旨 这部电影的内核与《摔跤吧!爸爸》相似,都在探讨女性面临的困境 —— 女性生来似乎就被预设了相同的命运。 《摔跤吧!爸爸》中,爸爸马哈维亚因两个女儿有摔跤天赋,不顾世俗嘲讽,选择跳出这种命运轮回,培养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成为摔跤手。 他希望女儿们能获得奥运金牌,更重要的是让她们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在《泳者之心》里,扮演引路人角色的是妈妈葛楚。与《摔跤吧!爸爸》不同的是,吉塔曾有过迷茫和放弃,特鲁迪却从始至终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实力。 她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即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展现出更为坚韧的内心。 3. 电影逻辑 影片的整体逻辑,包括情节铺垫和故事发展的流畅性,都处理得合理到位。 开头提到因轮船出事,许多女性因不会游泳而丧生,再加上妈妈的双胞胎姐姐 7 岁时溺水身亡,这些情节为妈妈葛楚一直支持特鲁迪两姐妹游泳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特鲁迪游泳之所以如此厉害,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因为她在麻疹这种致命疾病中幸存下来,这从侧面印证了她的坚强。 为了游泳,即便面临不能在室内练习、每天需要搬煤烧锅炉等刁难条件,她也敢于应对,因热爱而迎难而上。 她比其他人更优秀的原因在于,除了上面提到的天赋和努力,她从小就在大海中学习游泳,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副本,强度是不一样的。 还有,最后三个人在海边等待时,裸泳男比尔先发现特鲁迪也合情合理,因为他作为泳者,又经常在海边,对海上事物的敏锐度肯定高于其他两人。 因此,在剧情逻辑方面没有明显硬伤,至少我没发现特别突兀的地方。 4. 有点小瑕疵 但我认为影片存在一些可能的瑕疵,主要有三点:姐夫的笑太过刻意、未体现是否坐船熟悉过路线、遇到水母群时为何不让船先开道。 当特鲁迪在家庭聚餐中宣布要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姐夫的大笑显得太过刻意。虽然导演想通过这种不可思议的态度来表达当时人们的普遍轻蔑,但时机选择有待商榷。 起初爸爸听到妈妈要让两闺女加入游泳队时的大笑尚符合逻辑,一来受当时社会背景影响,二来没有成绩支撑,别人不信也正常,表现得直接些也情有可原。 可这次不同,特鲁迪早已今非昔比,她已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人。从幼时患麻疹幸存,到初学游泳时不被看好,再到后来夺冠,诸多不可能最终都变成可能。她经历了各种磨难,并证明了自己,甚至之前为拿到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赞助,还打赌要在 3 小时内从纽约游到新泽西,全程约 11.3 公里,她还赌赢了。 所以,姐夫没理由有如此反应,即便再不可置信,也不至于这样大笑,这种反应更像是一个平时跑 1 公里都气喘吁吁的人说自己明天要跑 30 公里时才会有的,这是导演处理的问题了。 特鲁迪都参加过奥运会、拿过各种奖项,想要横渡英吉利海峡,虽然感觉不可思议,但难道就一定是天方夜谭吗?有什么不可能的?那个大笑和整个画面格格不入,显得很割裂。 此外,影片中没有体现为横渡英吉利海峡做更合理的准备。虽然有裸泳者比尔作为导师,展现出专业的规划能力,还认识船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 但我没去考证真实的流程,毕竟电影虽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却不一定要与现实完全一致。在影片中,是否应该多一些特鲁迪的练习镜头呢?比如坐船熟悉路线,了解大概位置、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这样是否更合理,还是说特鲁迪每年都去这个海峡,早已习惯?但看起来不像啊,毕竟出发点是在法国。 不然,看完总觉得特鲁迪就在海边练习了几回,也不知道练习时游了多远,然后第一次挑战就是全程了,这感觉不太符合挑战应有的行事逻辑,不过现实中比影视作品不合乎逻辑的情况比比皆是,也未必非得如此。 还有,遇到水母群时,为什么不让船先过去开出一条路,然后特鲁迪在后面跟着游过去,这样是不是就不会受伤了?可能有人会说不能借助外力,但不是还有补给吗?没道理不能这样做,如果怕跟在船后面,海浪卷起把她拖到海里,那就快速前进,稍作等待再游过去就是了,这一点我是没想明白的。 5. 转场 观影过程中,我猜中了两次转场,一次是小特鲁迪从水下冒出来,我就觉得要长大了,结果确实如此。还有一次是特鲁迪第二次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弟弟从广播里听到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不相信,说明天他们就回来了,让弟弟关了广播去睡觉。然后,妈妈在厨房做宵夜?我就想着等下就设计成因为邻居开了广播然后听到了吧,结果还真是。不知道在电影里有没有相关术语,只是凭感觉觉得下一秒会是这样。 影片最后,特鲁迪在大海中游泳,从黑夜开始,镜头慢慢右转,最终呈现她向前迎着朝阳的画面。这个转场设计真的太巧妙了。 ...

2025-05-25 · 1 分钟 · 128 字

《哪吒2》观后感

1 2019年在中山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现在想起来居然已经过去六年了。这六年国内动画电影其实上了不少,但我就提不起兴趣,《哪吒1》之后只去电影院看了《罗小黑战记》,感觉还可以。本来《姜子牙》是打算去电影院看的,结果没去成,后来在电脑上看了,感觉有点一般。国外动画电影倒是看了几部,像《灌篮高手》《铃芽之旅》还有《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这三部里面最让我记住的居然是《灌篮高手》,其他两部真的惭愧,我差点在电影院睡着,现在剧情都只记得些零碎片段。对了,去年3月看了《飞驰人生2》,一直想写观后感,结果拖到现在都没动笔。所以这次看完《哪吒2》我立马开写,生怕过几天又忘了刚看完时的感受。 2 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一开始,就是为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的剧情,这一段还是很搞笑的,很吸引人继续看下去。以前我们总是称赞美国大片特效画面视觉一流,但在观影《哪吒2》的过程中,我却一直暗暗惊叹,原来我们已经可以这么厉害了,画面特效毫不逊色,再加上武术指导的天然优势,呈现出更加精彩的效果。恰好最近刚看了国内3A大作《影之刃零》蛇年贺岁实机演示视频,对武术方面的设计很感兴趣,一招一式都是学问,所以看到鲨鱼和章鱼分别和李靖、殷夫人对战的片段,感觉非常精彩——武术指导有板有眼、有来有回,绝对是用心了的。还有鹿童的设计也很不错,弓箭的大招是我很喜欢的(谁让我对弓箭手有偏爱呢),生出多支手臂万箭齐发,视觉效果拉满。另外,敖丙和申公豹父亲对打时有点斗智斗勇的感觉,而敖丙和北海龙王敖顺对战时,那个用腘窝勾着长枪的动作也确实惊艳到了。为什么我对这个动作很熟悉?因为《浪客剑心最终章人诛篇》电影里,雪代缘用的戚家军刀法就有用腘窝勾着刀鞘抽刀的动作,帅气十足。 3 影片的一些铺垫处理得不错,鹿童陪考时的几个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已经暗示他早就起疑了。十二金仙聚会,说到壮大阐教,以及降妖伏魔,太平天下,由鹿童出言暗示十二金仙应该攻打东海——这其实就是无量仙翁和自己大弟子鹿童在唱双簧、投石问路。若是能成功,自然能达成目的;若是反对,那就从长计议。然后,无量仙翁去到陈塘关,看到城毁人亡,生灵涂炭,刚从结界护卫口中得知是东海出兵消灭的,没有再三确认,就急匆匆开始对东海动兵,这些都为后面的反转作足了准备。 4 影片中还是有泪点的,因为是看陈浩民版《封神榜》电视剧长大的,里面殷夫人和《哪吒2》中的人设并无二致,但李靖的人设就大不相同了。不管是《封神榜》电视剧,还是《西游记》中,李靖似乎都不太讨喜,在《西游记》中,各种细节都被解读为塔一刻不能离手,不然哪吒就要突突了自己。观影过程虽然知道人设不同以往,但难免还是有点讨厌的情绪,不过这无伤大雅,在《哪吒2》中塑造得很好。 5 为什么非要等到殷夫人死了哪吒才爆发,有时候总会觉得这样的设计太过于无情。诸如此类的情节设计数不胜数,《火影忍者》中雏田被佩恩杀死鸣人暴走九尾化,《七龙珠》中克林被弗利萨杀死卡卡罗特变身超级赛亚人,《龙珠Z》中16号被沙鲁杀死,悟饭变身超二等等,都有这种推动情绪到高潮的 “献祭” 之举,虽无可厚非,但还是看得泪目,希望殷夫人在《哪吒3》中复活。 6 整部影片没觉得有啥要挑剔的地方,如果非要说的话,东海龙王确实显得太年轻了点,和敖丙站在一起跟兄弟似的,总让人有点出戏。这种违和感就像《霍比特人》里精灵王瑟兰迪尔和儿子莱戈拉斯同框——可能莱戈拉斯整天在外奔波风吹日晒,所以看起来比老爹沧桑;还有《犬夜叉》里的犬大将和杀生丸,虽然都是霸气的大妖怪,可父子同台时总觉得杀生丸面相更老成些。 最后冲破天元鼎的段落要说稍有牵强,毕竟那么恢弘的阵法,吼一嗓子就突破了。而且哪吒现出三头六臂法身后,本来期待能看到更炸裂的战斗场面,结果和无量仙翁的对决还是纯靠吼和对波,要是能多设计些武术招式或者炫酷仙法,观感绝对更上一层楼。 不过说真的这些都算吹毛求疵了,任何挑剔在如此诚意满满的作品面前都不值一提。瑕不掩瑜,作为观众我已经看得心满意足。 7 电影最终目的还是要讲好一个故事,并不需要你一定要传达多么主旋律的东西,该懂的道理已经够多了,不需要你在屏幕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来道去。也不用显得自己高深莫测、曲高和寡,然后说观众文化水平低。就好像2019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什么垃圾电影,还搞文艺意识流,《东邪西毒》不比你意识流,《一代宗师》不比你意识流,有你那么难懂,故弄玄虚罢了。看一半好多人都离场了,自己都想走了,还跨年呢,有这时间用来睡觉比啥都值。讲好一个故事,有头有尾、符合逻辑,都太难了,非得整点花活儿,才显得自己有文化、非同凡响? 冯小刚说“因为有那么多垃圾观众,才有了那么多垃圾电影”,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辩证地看待:有好多垃圾电影钻了空子,花大量的钱投入宣发,忽悠观众;还有那种在电影院观影反应,怼脸上拍的视频,狗都能有观影反应,想出这个点子的真是人才,无力吐槽。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好电影就应该站着把钱挣了,这是出于一份热爱所应得的,真心换真心罢了。 一部作品的生命其实和作者息息相关,作品本身就代表着导演的人生经历。从饺子导演访谈中知道,当时他自学3D动画,一度窝在家里,靠着父母退休金坚持了好多年。没有强大的内心,是无法挺住世俗的偏见和攻击的,但凡亲戚碎嘴、父母不通情达理,都不好受。换位思考,如果作为饺子的父母,估计会觉得这孩子脑子有病了吧。所以,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之下,《哪吒2》中表达的父母对子女不顾一切的感情,就显得多么真挚——特别是开局哪吒和太乙真人去玉虚宫,分别时殷夫人嘱咐的那一段,就让人泪目。 同样的,《火影忍者》中波风水门和漩涡玖辛奈临死之时嘱咐鸣人那一段;第四次忍者大战我爱罗得知为什么沙子总会自动保护自己那一段,原来是因为能力源自于自己母亲,母亲临死之前,还是念念不忘保护他…这些无不闻者落泪、听者伤心,都源自于爱。而哪吒所传达的,也就只是这些而已:不需要你功成名就,也从不在意你是魔童,你只是一位母亲的孩子而已。 8 从《哪吒1》得知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此振聋发聩的一句话,结合当时电影中哪吒魔童的设定和剧情,真是让人心口一热、血脉偾张——人生由我自己来定义,我就是要逆天改命!没想到这句话其实在李连杰主演的《太极张三丰》里早被反派喊过,明明小时候就看过张三丰暴打董天宝的名场面,如今却半点印象不剩。当年《哪吒1》大火后,现在提起这句话,十个人里九个半先想到的就是重度黑眼圈的魔童,和《西虹市首富》把“卧龙凤雏”变成嘲讽梗一个道理:当有些东西被时代重新定义,那兴许就是进步了吧。 9 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我想试试”,这是对自己能力认识的自信笃定,是哪吒的自信,也是饺子导演的自信。我想试试,是的,我只想试一试,并没说自己一定行,但就是想试一试。 我希望《哪吒2》能冲到150亿以上的票房,真心觉得好电影就该赚更多钱。因为有梦想有良知的电影人,肯定能造福观众。如果在前期那么艰难的处境下,还能无怨无悔地坚持,那没理由不越来越好。我想表达的是,真正用心制作的作品,观众一定能感受得到。 想起2015年在济南观看的《大圣归来》,剧情都不太记得了,只知道影片很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当时观影出来,外面下着蒙蒙细雨,在等车的时候,看着路灯下的行人,心里就一直感慨:为了心中的信念一直艰苦奋斗,然后实现了梦想,那种感觉一定很爽,但一定很难吧。不管是《大圣归来》还是《哪吒》,或者说饺子导演的经历,我想起了: “在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

2025-02-16 · 1 分钟 · 28 字

《心灵奇旅》观后感

1 这是一部能够给心灵带来慰藉的电影,或许在人生迷茫的时候,可以看一下,洗涤内心,还自己一片净土。 影片的男主乔伊是一位音乐老师,他一直梦想着能够加入乐队演出。然而,在即将有机会出演时,他却在路上不慎掉进深井,然后就挂掉了,灵魂飘荡到了“生之来处”。在这部电影中,有这样的设定:人们从“生之来处”前往地球,死后则会到达“生之彼岸”。乔伊显然心有不甘,因为乐队演出一直是他最大的梦想。于是,他混入导师团队,阴差阳错之下,负责引导22号——这个号称几千年来最顽劣、一直未找到自己生命意义的灵魂,一同前往地球。在与22号相处的日子里,他们相互之间的认识产生了碰撞,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2 当22号附身到乔伊身上时,那一段剧情还是很好玩的。22号初次体验做人的感觉,弄出了很多笑料。虽然附身在成年人乔伊身上,但他表现出的却是一个孩子的天真与可爱。 还有其他很多有趣的场景,比如他调侃林肯的话:“你真的不介意被印在一分钱上吗?”林肯回答:“不介意,这是我的荣幸。”22号贱贱的小表情,继续道,“二十美元上的可是杰克逊总统。”然后林肯就破防了。 此外,还有剃头发的片段,以及乔伊经常表现出的小聪明,都让人忍俊不禁。影片中还出现了尼克斯球队,我不禁想起A-史密斯那句经典的话:“上次尼克斯夺冠时我才5岁,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51了。” 3 22号终究还是孩子的心态,通过附身在乔伊身体里,以他自己的认知面对了乔伊过去面对的事情,但是,却很意外地收到了不一样的结果,这让乔伊自己从第三人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也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认知产生了冲击。 在理发店里和理发老板聊天时,22号实话实说,但不知内情的旁人却认为他这是一种夸张的说辞。但不管怎么样,这些话却巧合地让人不由得深思,如同接受了哲学家的思想洗礼。乔伊也突然发觉,自己可能忽略掉了太多身边的人和事。也许,多关心身边的人,以及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是最重要的。 当乔伊和22号一起去找乔伊的妈妈补裤子时,理想与现实又一次碰撞。乔伊的妈妈担心追求梦想不切实际,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保障。但乔伊说,他愿意为此付出一切。我还是觉得梦想应该依托现实,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满足基本的保障,那么追逐梦想的风险就会降低,而不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孤注一掷,为什么一定要如此极端呢?或许,我们可以采取更为周全的策略来达成目的。当然,世界上不乏天才,对于他们来说,梭哈可能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时间过于宝贵,比如不修边幅的韦神,我管你这那的,我只要数学。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稳扎稳打可能更为保险。 我觉得很美好的一幕是,时间准备到了,乔伊准备可以换回身体时,22号却坐在台阶上,静静地看着天空、阳光和落叶。枫叶被吹起来又落下,沙沙作响,他的心里很平静。突然,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并说了一句特别感人的话:“我从来没这样快乐过,能真实地体验到在地球上的发生的这一切。有没有可能一直以来,错的一直就是我而不是别人?”就这一句,完全升华了整个故事。能够认识到自己、找到自己,是如此珍贵的品质。 4 当乔伊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万般期待的那一天终于到来时,他却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多茜娅和他讲了一个鱼的故事: 小鱼说:“我想寻找大海。” 老鱼说:“大海?你就在海里呢。” 小鱼说:“这只是水,我想找到的是大海。” 乔伊陷入了沉思。他回到家里,看着22号留下的那些稀松平常的小物件,不由得弹起了钢琴。随着美妙的旋律响起,他的心境开始变化,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心思。说实话,这一段音乐真的很好听,让人一下子陷入对自身的审视之中。 其实,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呢?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 这个关于鱼的故事可以有多种解读。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去解读的话,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对小朋友总是盲目地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总是以为出人头地才是唯一的出路,那么最珍贵的其实已经拥有————比起这些虚妄之物,小朋友才是最珍贵的。很多时候,都是后知后觉,就像苏东坡说的:“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另一种解读就是从自我的人生思考去诠释。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追求?是雄心壮志、功成名就,还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人生的追求是否有高低贵贱之分?是否可以仗着自己好像在做着符合主流观念里的“高大上”的追求,而对他人想要追求的生活横加指责? 5 在2017年有一段时间,我尝试过晚上9点睡觉,然后早上4点30分起来跑步。当时天色还未全亮,我在冷风中、在小区的跑道上跑步,周边就是早餐店铺,冒着蒸汽,天上时不时能听到飞机飞过的轰鸣声。那时我正在研究《了凡四训》,看了书、看了漫画版,还把近3个小时的电影看了很多遍,对生活和自己的人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人生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早上只要两个馒头和一杯豆浆,中午只要蒜炒空心菜和两碗米饭,晚饭也可以是蒜炒红薯叶加两碗米饭。并不一定需要山珍海味、大鱼大肉,这些足够果腹。很多东西都变成了无谓的追求,消耗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想要简单点其实并不难。既然最终都会消亡,那人生的追求和意义又体现在哪里? 然后我又想到了《倚天屠龙记》里金毛狮王谢逊出家的情节。渡厄要收他为徒,意味着他变成“空”字辈,和空闻、空智大师同一辈分,这显然占了很大便宜。但渡厄说:“师父是空,弟子是空,你归我门下,仍是叫作谢逊,你懂了么?”谢逊说:“弟子懂了。牛屎谢逊,皆是虚影,身既无物,何况于名?” “身既无物,何况于名?”这句话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到最后功名利禄都是一场空,那人生的意义又算什么呢?相同的道理和逻辑,如果对己有利的事物最终都会消亡,那对己不利的事物是否同样会消亡?成功是这样,失败也会是这样。那我有必要害怕失败吗? 既然如此,何不好好地尝试去努力一把,试一试能不能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当时我还给自己写了一首《浣溪沙·跬步》: 身既无身何况名,是非成败酒中轻,若为将领首为兵。 小隐于山禅意院,竹林听雨玉箫声,夜深远寺有钟鸣。 其实都是化用了“身既无物,何况于名?”这一句,还有我最爱的、念叨最多的那一句诗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每每念起,心里总会出奇地平静。 说到底,自己拥有了才有资格说不稀罕。要不然怎么证明自己是真的不稀罕,还是自己真的酸?等到真的拥有时,心态是否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人心真的值得相信吗? 当你真的有一个小目标时,你说你不爱钱,别人大概率会相信你。但你穷得叮当响,你说你穷是因为你不爱钱,哪怕你说的是真心话,别人也不会相信。当然,你也可以说不需要别人相信。只是,过多地阐述自己如此的标新立异和拥有真知灼见,本身就是一种愚蠢。只有笨人才会那么强烈地排斥世俗,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你志不在此,不要浪费无谓的精力。言归正传,所以,《黑神话:悟空》第一回过场动画最后那句“若不披这件衣裳,众生又怎知我尘缘已断,金海尽干?”从这个角度去解读也是可以的。因此,在2017年,基本上就是以下这几句话对我影响颇深: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往后种种,譬如昨日生。”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身既无物,何况于名?” “不可不趁三十之前立志猛进也。” 6 最后,结合电影的故事,我想说的是,梦想和现实并不冲突。我所理解的,就是尽可能在现实中创造比较好的生活的条件,这样对追求梦想更为有利。然后,在追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当下的每一个时刻都是美好的瞬间,可以是一缕阳光、满山遍野的野草、吹尽松林的晚风、一声蝉鸣和一束星光……这些道不尽此时的安详与美好。灵魂出生需要生命的火花,而火花就是现在,人生的追求并没有标准答案,你也可以是出题人。

2024-11-29 · 1 分钟 · 38 字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海蒂和爷爷》是一部2015年上映,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海蒂这个小姑娘被姨妈托付给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并与爷爷一起生活的温馨故事。 电影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阿尔卑斯山绚丽的风景,湛蓝的天空下,雄鹰翱翔天际,镜头下是一群山羊悠然自得地吃着青草,充满了生机与安详。阳光温暖而明媚,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样的景色渲染下,故事开始了。 1 人们总喜欢说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你需要决定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别人的话。 爷爷在村子里的口碑不是很好,大家都怕他,也不喜和其交往。 海蒂一开始也是害怕的,因为彼得那个小伙子说,村子里的人说她爷爷以前杀过人。 但是爷爷说,人们总喜欢说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你需要决定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别人的话。 海蒂选择相信爷爷的话。 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事情实在太多。每天的热搜新闻,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只要能吸引流量,就有一群自媒体蜂拥而至,如同秃鹰见到腐肉,饿狼碰到羔羊,唯恐落后。那么多网络垃圾信息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时代,眼见为虚,耳听为实,似乎已失去了说服力。 但在这样一部充满童真的电影里,我们再去抬杠未免太过分了,所以,没必要表达那么多,不要搞得自己好像有什么真知灼见似的,总之,回到电影本身,你不一定要完全听信他人怎么说,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2 我们很幸运,不是吗?爷爷。 爷爷背海蒂回家,海蒂说,我们很幸运,不是吗?爷爷。 简单的一句话,足以让人感觉到海蒂的善良。是啊,虽然自己的境遇已经够不幸了,但相比之下,彼得的奶奶眼睛瞎了,牙齿掉了,既看不见,也吃不了硬一点的面包,我们是不是已经足够幸福了呢?不知为何,当时看到这一幕,眼前闪过的是《神雕侠侣》里郭芙为李莫愁所害,大火即将烧到她的身边,杨过和小龙女的一段对话: 杨过对小龙女说道:“龙儿,这姑娘害了我不够,又来害你,今日终于遭到如此报应。”小龙女听后,用明亮的眼光凝视着他,问道:“过儿,难道你不去救她?”杨过则恨恨地回答:“她将咱们害成这样,我不亲手杀她,已对得起她父母了。”小龙女听后,叹了口气,用温柔的语气说道:“我们不好,是我们命苦,让别人开开心心的不好吗?” 表面上好像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其实本质上都是出于纯粹的善意之心。 3 他们知道太少,因为他们只知道这个村子,但是你见过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如果做某事会让你开心,那么你就只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了什么。 海蒂不想认字,但是又想听故事,克拉拉的奶奶循循善诱,故事说一半就不继续说了,“如果你识字,你就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喜欢故事,不是吗?”激发海蒂去好好学习。 海蒂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她说想写故事。老师和学生哄堂大笑,对啊,不就是山上的放羊娃,能认识几个字都已经足够优秀了,还奢望能写故事,简直天方夜谭。 但是克拉拉的奶奶开导她,“他们知道太少,因为他们只知道这个村子,但是你见过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如果做某事会让你开心,那么你就只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了什么。” 如果做某事会让你开心,想必这一生,便能将全部的热情倾注到自己热爱的事业,相信这将激发自己无穷的潜力。 不过,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什么叫见过世面,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开心。就像《灌篮高手》里的樱木花道,一开始是为了追求赤木晴子才加入的篮球队,但是,经过那么多的磨难,终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对于篮球“非常喜欢!这次绝不是说谎!” 4 整部电影算是没有反派吧,每个人不同立场,看待不同事情,都有苦衷的感觉。 当时就觉得海蒂应该叫上克拉拉来山里,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 看的时候还在想,最后克拉拉的双腿不会好起来吧,没想到还真的是,结局双腿真的好起来了,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结局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难道我要奢望一部电影,改变我的人生吗?那不至于。在繁忙的生活中,有一段闲暇的时光,静静地感受,那种光线透过窗台,照射在屋子某一个角落的静谧,就已经足够温暖人心。 题外话 因为爷爷的扮演者在《帝国的毁灭》中扮演过希特勒,所以大家都在弹幕上调侃,爷爷以前何止杀过人,爷爷我啊,年轻时征服过欧洲,还是很搞笑的。当然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我看第二遍的时候,打开了弹幕哈哈。经过2019年观看诺兰蝙蝠侠系列电影第三部,因为开了弹幕被剧透米兰达就是爬出深渊的小孩之后,体验感大打折扣,对自己很看重的电影,不可能再开弹幕。

2024-11-14 · 1 分钟 · 3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