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岩》观后感:非生即死间,当机会只有一次

前言 “任何人都可以过得快乐而舒适,可如此世界就不会有所进步,没有人过着快乐而舒适的生活还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看完纪录片,我就在想,有时我们做不好一件事情,是不是因为没有破釜沉舟,给自己留了太多后路的缘故,总觉得这次不行,那就下一次。 可是,如果面对的是生死,并且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怎么做? 《徒手攀岩》于 2019 年 9 月在中国上映,是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该片讲述的是美国攀岩大师亚历克斯于 2017 年 6 月 3 日无保护徒手攀上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916 米的酋长岩的全过程,共用时 3 小时 56 分钟。 2021 年 6 月底,我在 B 站上看的时候,是别人上传的资源,这一次看发现 B 站已经上架,当然这对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些年也有重温,这次是第三次。 想到,现在开始整理电影观后感,就写一写这个纪录片带给我的一些感受。 专注的力量 亚历克斯决定挑战徒手攀岩酋长岩,不是拍着脑袋就决定的。 他认准这个目标之后,用了 8 年的时间做准备,四十多次有安全绳的攀岩,一直都在练习。 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无可挑剔,每一个指头触摸到的地方,每一个脚尖所碰到的岩石勾缝,都记得一清二楚。 每次爬完,都要做笔记,哪里做对了,哪里没做对。 努力不能是盲目的,不是说我练习跑步,那就去跑步,每天都不懂脑子,跑完就完了。 努力是全方面的努力,而且要用对方法,练习跑步,不仅仅只是在跑道上奔驰就行,穿什么鞋,每天跑多远,怎么摆动手臂,每日三餐吃什么,晚上几点睡觉这些都要学习。 而且,亚历克斯的生活真的太简单了,吃喝住行全在房车上,土豆、菠菜什么的大乱炖就是晚饭了,对他来说,只有攀岩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可有可无。 这让我想到科比说的一段话: “我知道没什么能阻止我,对于 18 岁的我来说,篮球就是生命,你不可能强过我,因为你没我那么花时间在篮球上,即便你想,你也做不到,因为你还有其他牵绊,其他分散你精力的责任,所以我已经赢了。” 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 亚历克斯不是一次就成功的,他也放弃过,那一次为了到达抱石绳段,刚好太阳光线不影响到自己,他早上 4 点出发,可才爬了一小段距离,就因为左脚状态不好,对要用自己的右脚来决定一切失去信心,加上被众人注视之下,心理压力很大,外加女友和他说 “能不能为了我放弃这次挑战”,心理压力变得过大,就放弃了。 一个人没有可以在乎的人,也就没有任何弱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有保护的人,才会变得异常强大,这个在很多作品中诠释过这一观点,但对于此时的亚历克斯,显然是前者,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按理说,他应该沮丧的,但是他没有,三个月之后,他重新出发了。 我赢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年,我看到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有的热泪盈眶,有的开心至极,有的人则面无表情。 我就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面无表情的情况?你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面无表情,难道是觉得我夺得金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在我看来,真的很有可能是这种心理,我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吃过了那么多的苦,就是为了这一刻,这些都是我应得的,甚至与我所吃过的苦相比,不值一提。 亚历克斯也是这种人,虽然他攀岩登顶之后,大笑不止很是开心,甚至有点想哭,但是上午刚完成这个伟大的创举,下午就开始继续训练了,换做其他人,不得放纵几天,但是他没有。 可能对于他而言,他只是完成了一个想要的目标而已,他是很高兴,但是他付出的也足够多,当然运气也是不能完全忽视的因素,只是在这个降临之前,你是真的倾尽了全力。 要不要破釜沉舟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要不要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 我只能说,这个很容易陷入正反两说的境地,有的人适用,有的人不适用,反正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面对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灵活应对,而不是固执。 比如古人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手又说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些话对错都要看当下的情况,不是绝对的,合理就好。 ...

2025-08-24 · 1 分钟 · 124 字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观后感:推理与大场面之外,那些中国典故最难忘

1. 前言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是今年 6 月 27 日上映的作品,也是《名侦探柯南》系列的第 28 部剧场版电影。 故事始于毛利小五郎在警视厅时期的同事,外号 “鳄鱼” 的鲛谷浩二遇害。 柯南一行人顺着线索追踪到长野县的雪山,而凶手是否与十个月前的雪崩事件有关?故事就此展开。 最终,事件的转机出现在大和敢助从失忆中苏醒,他记起了雪崩发生时自己看到的那个人是谁。 2. 大场面 我从 2012 年开始看柯南剧场版,当时一口气看完了已有的 16 部。 没想到现在已经出到第 28 部了,在我看来,剧场版这些年有了不少变化。 早期作品特别突出推理叙事,那些构思设计和情节反转,都曾让人惊叹不已。 现在这些元素虽然还在,但感觉力度弱了不少,更多是在追求大场面。 印象里《名侦探柯南:第 11 位前锋》的场面还算小,其他作品不是要毁灭国家,就是要毁掉城市,爆炸场景接连不断,一片轰隆隆的声响。 再加上出现的夸张、反科学操作,电影都快变成科幻片或灾难片了,推理反倒成了次要部分。 说实话,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 可能是看久了产生了惯性,也可能是心境发生了变化,但不管怎样,每次出新作还是会期待。 3. 套路 看推理电影,最吸引人的就是最后揭晓凶手的时刻,所以千万不能开弹幕。 好在去电影院观影,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些年看了很多电影,对套路也基本摸透了。 比如摆在明面上的嫌疑人,通常都不是真正的凶手;要是关键人物声称在事故中身亡,其他人为此哀悼、回忆往事时,这个人基本不可能真的死去。 写到这里,想起韩寒很久以前在新浪博客写的杂文,有调侃一些香港电影,但凡出现 “你真是我的好兄弟!” 这句话,下一秒这位好兄弟必领盒饭。 这和动漫里常说的 “有烟无伤”“自古对波左边输” 其实是一个道理。 4. 猜凶手 猜测最终凶手也是一种乐趣,但不管猜中还是没猜中,我发现心里多少都有点不痛快。 就像之前看的《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开场不到几分钟我就猜到了凶手,并且笃定就是这个人,一路看到最后,居然真的猜中了。 那种感觉很难形容,是该高兴,还是该失望?居然这么容易就猜中了,心里突然就有点索然无味。 看《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时也是这种心态,每次出现新的人物,就会猜测是不是最后的凶手。把可能的人选都猜一遍,就不信没有猜中的时候。 当然,如果猜了五六个人,猜中不算难;但要是只选一个,我就没猜中。 到最后,我一直以为凶手是阿笠博士的那个朋友。 5. 有点刻意 在这部电影里,有个地方让我一直觉得奇怪,毛利小五郎不管和谁提起死者鲛谷浩二,都不叫名字,而是 “鳄鱼” 这个外号。 要都是熟人还好,可面对第一次见面的人,他还是叫外号,对方就会问 “鳄鱼是谁?”,接着他又得解释 “鳄鱼就是死者鲛谷浩二”。 我没记错的话,这种情况出现了四五次。因为追查凶手的过程中,他们见到了好几拨人。 在我看来,这显得不够庄重。“死者为大”,总叫外号不太合适,而且还是陌生人。 虽然毛利小五郎平时一副混不吝的样子,但真遇到大事、进入状态后,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从他救自己老婆,以及解决同学聚会杀人事件、自己学生杀人事件时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带着这个疑惑看到最后,才知道这个外号是推理的证据之一。 之前的不和谐感也就说得通了,原来是为了铺垫这个点,有点玩文字游戏的意思。 ...

2025-07-22 · 1 分钟 · 109 字

《神话》观后感:9 分的惊艳,半分的缺憾

前言 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不要把别人的东西拿回来放在自己的博物馆。 影片中,成龙说的这句话让人不由得为之一振。 在 2005 年,有两首歌让我印象深刻,一首是周杰伦的《夜曲》,另一首就是成龙和金喜善演唱的《美丽的神话》。 我知道《神话》这部电影,但是,一直都没有看过。 有些电影确实要讲缘分,有的是你忘记了,有的是你当时实在看不下去,等过了好久,突然有一天又看得下去了。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是优秀的电影作品,我通常会感叹,当时应该再坚持一下,好电影的开场不一定就引人入胜,有的甚至会很无聊,只有看到最后,才知道电影是好是坏。 《神话》这部电影纯粹是我忘记了。 剧情概要 影片一开场,成龙饰演的秦国大将蒙毅,护送金喜善饰演的朝鲜公主玉漱入秦为妃。 途中遭遇从朝鲜追来的崔将军拦亲,因为他对玉漱倾心已久,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是玉漱为了国家以及百姓,只能选择大义。 在后面的打斗中,崔将军被蒙毅误杀,蒙毅为救玉漱,没有迟疑片刻,和玉漱一起坠崖,在深水中、山洞中、长城边上,两人都有了很多交集。 经历了这么多生死瞬间,两人之间也产生了很微妙的感情。 期间,镜头穿梭到现代,蒙毅的转世(姑且这样称呼吧)杰克是一名考古学家(不管成龙饰演的是什么角色,你只要默认带上“会功夫的”前缀即可)。 最近一直在做梦,梦到自己是秦国的大将,然后遇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 与此同时,杰克的好友,由梁家辉饰演的威廉,是一名热心钻研超自然能量的科学家。 因为怀疑陨石与悬浮现象和杰克的梦有关,两人便从帝沙一路追寻至瀑布下的悬浮天宫。 古代和现代的画面不断交织,谜底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原来这竟是一场跨越几千年的爱恋。 那一幅画 在帝沙的圣殿中,悬于半空的石棺,因为威廉撬下了墙上的陨石,石棺失去平衡摔落下来。 杰克恰好躲过,随即看到石棺盖下的东西,瞳孔顿时放大。 顺着镜头转动,出现在眼前的就是玉漱公主的画像,那一瞬间,我真的是惊到了。 第一次深刻领略到了金喜善的美。 一直以来,我虽然知道金喜善号称“韩国第一美女”,但是,并不觉得有多特别。电影一出场,出嫁的扮相虽然很美,但也就这样了吧。 遥想十多年前,在胡歌、白冰主演的电视剧《神话》中,白冰饰演的玉漱公主,号称长的和金喜善一模一样,在当年觉得白冰很漂亮,那金喜善也很漂亮,仅此而已。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看过很多《美丽的神话》这首歌的 MV,多少都有电影中的画面。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那一瞬间,get 到了金喜善的美,可能是出现的方式太出其不意了。 眼眸含情,温婉动人。 历史上的蒙毅 为了研究历史上的蒙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硬是先把史记中的《蒙恬列传》看了一遍。 蒙氏祖孙三代,都是秦国大将,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孙子蒙恬,南征北战,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毅是蒙恬的弟弟,秦始皇感念蒙氏三代人的忠义,爱屋及乌,于是招他在朝中做事,平时同行同止,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历史上的蒙毅是文臣谋士,而影片中的蒙毅是一名大将,人物原型反而更像是蒙恬。 在看《蒙恬列传》的过程中,书中有一个地方让我挺有感触的。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依法处置,蒙毅不敢徇私枉法,给赵高定了死罪,除去官籍,但是,秦始皇突然又觉得赵高办事能干,死了怪可惜的,就又特赦了赵高,还恢复了他的官职。 这不扯淡嘛,朝令夕改,这就害了蒙毅了,让赵高这个心胸狭窄之辈怀恨在心。后面一直针对蒙氏家族,赶尽杀绝。 这个事情,我就感觉有猫腻。 因为赵高是胡亥的人,蒙氏家族站队公子扶苏,秦始皇是不是故意挑拨这两拨势力,借机打压一下蒙氏家族,毕竟,蒙氏家族权倾朝野,功高震主,不可不防啊。 最后,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患病,行至沙丘时病逝,赵高联合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继承皇位,赐死公子扶苏、蒙恬、蒙毅等人。 蒙恬不忍有辱祖上贤名和先帝厚爱,即便率领三十万大军,也没有反叛之心,于是吞毒药自杀了。 蒙毅在临死之前,对着胡亥,慷慨陈词了一番: 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于无辜。’唯大夫留心! 这段话的意思是,秦穆公、秦昭襄王、楚平王和吴王夫差因乱杀能臣,在诸侯国中声名狼藉,所以应该要用道义治国,而不是乱杀无辜。 胡亥当然没听,再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电影实拍 电影实拍一直以来都是值得肯定的,在成龙的电影中,好像都默认是实拍了。 在这部电影中,有几个场景,虽然对比成龙以往的电影作品(比如《我是谁》中,从21层高的鹿特丹大楼跳下),显得很微不足道。 但看到的时候,还是很让人惊喜的。可能是因为现在 2025 年了,电影实拍越来越少了的缘故。 第一个场景,是悬崖上着火的马车,金喜善是真的在上面,整个马车都吊着威亚,大太阳、高温、浓烟扑面,那感觉一定很不好受,这个实拍说实话挺不容易的。 第二个场景,蒙毅抱着玉漱坠崖那一场戏,也是实拍,更搞的是,为了拍摄真实的坠崖效果,导演吊着威亚,也跟着一起坠下崖去。 成龙对此是司空见惯了,可对于金喜善、导演唐季礼那是很敬业了。 注:不过我才发现唐季礼是武行出身,那变成只有金喜善一个人受伤的世界了哈哈哈。 ...

2025-07-14 · 1 分钟 · 129 字

《阴阳师1、2》观后感:看日本妖怪文化引发的影视创作思考

引言 2023 年 5 月,看完了《阴阳师》电影,因为电影上映年份久远,我就在想会不会有第二部,本身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就去找了一下,结果发现没有,就此作罢了。 没想到最近在 B 站重温了相关剪辑视频,发现有一些画面我都没有见过,怎么还有第二部?惊奇之余,很是期待,就把第二部也看了。 剧情概述 《阴阳师》是泷田洋二郎执导,并由野村万斋主演的奇幻题材电影,影片讲述了日本平安时代,妖怪横行,接连发生各种怪事,给人间带来了很多祸乱,法术高超的阴阳师安倍晴明,虽与世无争,但心怀天下苍生,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还人间安宁的故事。 第一部于 2001 年上映,日本平安京时期,皇室深陷鬼怪之乱。左大臣之女诞下的小皇子遭人诅咒,厄运缠身。暗处的符咒暗藏杀机,似要取天皇性命。原来,阴阳头道尊妄图解封 150 年前早良亲王的恶魂,借其对皇室的怨念,将平安京推入地狱深渊。安倍晴明、源博雅与青音携手追查,过程中危机四伏。最终,青音献祭自己,晴明以精妙布局擒获道尊,平息了这场危及天下的灾难 。 第二部于 2003 年上映,京城接连发生鬼魅夜袭朝臣的骇人事件。受害者身体部位相继离奇消失,有人肩膀被噬,有人眼鼻不翼而飞,有人嘴唇残缺,恐怖气息笼罩全城。安倍晴明在追查中发现,城内供奉的天丛云剑不时发出鸣响、绽放光芒,似在传递某种预兆。随着调查深入,背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一切竟是一场因剿灭出云国引发的国恨家仇所致,最终晴明抽丝剥茧,揪出元凶,平息了这场腥风血雨。 对日本妖怪文化产生兴趣 其实,早在 2016 年,我就已经知道《阴阳师》这部电影,当时,看了一个百鬼夜行的剪辑视频,里面混剪了很多日本奇幻电影的影视形象,用来当作 UP 主对日本妖怪的具象化理解,其中,就有来自《阴阳师》这部电影的安倍晴明。 因为,这个剪辑视频里面使用的配乐《Sakitama~幸魂~》我很喜欢,所以,就去了解了一下。 这首曲子是 Rin’(凛)这个日本传统乐器演奏团体创作的,先是尺八、然后是古筝、琵琶,然后是三味弦,空灵苍茫又不失温婉流转。 不管是纯乐版还是演唱版,都很好听,演唱版的歌词,百度百科上不知道是谁翻译的,还挺好的。 念之彷徨(何所求)、行之往往(即遇之) 苍穹如风(心之所向、澄空万里) 不觉入深山、扰林破寂静 朦胧兮、引余雾桥深处 清露生辉、雏鸟啁啾 守灯之明灭、其名为生命 思久之心、鼓动于胸、喷涌而出(幽然萌生、千古流传) 圣地之息(清流满溢)、喷薄震荡(染尽铅华) 闻竹间之细语(簌簌作响)、叹魂灵之所幸(映照其间) 清辉一缕终破缚(流光一束与梦萦) 而 Rin’(凛)这个乐团,我最喜欢的还有一首,那就是《Eternal》,是一首纯音乐的曲子,曲调悲凉,低鸣涕泣,闻之有肝肠寸断之感。 所以,2018 年我经常听,加上看了一部忍者电影《甲贺忍法帖》,这部电影也很不错,片尾曲是滨崎步为其创作的《Heaven》。 我的天啊,我很喜欢的一首歌,都不知道原来是这部电影的片尾曲,现在查了资料,才知道,可能 2018 年看完也喜欢过这首歌,但是,一定早就忘了。 当时,很为这部电影的结局感到难过,可能感触比较多,就填写了《七绝・宿命》。 江村晚照渔灯瘦,烟柳依依月满楼。 往昔伊人舟戏水,今朝何处水行舟。 说回 Rin’(凛)这个乐团,其实,使用的都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尺八从唐代传入日本,听闻在中国已经失传了,但近年来,随着日本尺八艺术家的寻根活动,这一乐器重新回到了中国。 三味弦其实就是中国的三弦琴,于 1560 年经冲绳传到了日本。而三弦琴最近这两年好像很火,至少我觉得是这样,有褚琪桂梓使用三弦琴和现代乐结合起来,并在楼台栅栏边上演出,虽然很离经叛道,但我觉得还挺有创意的,也算是一种传承的方式了。 至此,才有了我后续对日本妖怪文化的一系列的关注和了解,不管是阴阳师、百鬼夜行、玉前藻、酒吞童子、天狗、河童等都基本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我也更是记住了安倍晴明这个人。 不久之后,看到网易推出了手游《阴阳师》,是一个回合制游戏,里面最主要的玩法,就是抽式神,还有就是氪金皮肤。这个游戏画面很精美,诡谲的画风,人物造型也独具一格,音乐也很贴切,各方面都很出彩。但我也没玩多久,就一两个月吧,后来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印象深刻的,只剩下主界面清冽的风铃声,叮叮铃铃的。 后来,我也看了很多日本奇幻类型的电影和动漫,比如电影《妖怪大战争》,还有动漫《夏目友人帐》和《虫师》。其中,《夏目友人帐》一共有 6 季我全都看完了,《虫师》就只拍了一季,至今我还不断重温,算是近几年在我心里评价最高的动漫作品。 对日本神话故事深入了解 《阴阳师》第二部是基于日本神话为蓝本而创作的,里面出现了很多和日本神话一一对应的人物和设定,比如须佐之男、八岐大蛇、伊邪那美和伊邪那岐等人物,虽然很久以前就对日本神话人物有一些了解,但都是碎片化的、不够深入和系统的,这一次又出现了与之关联的作品,刚好就对日本神话做一次全面的了解吧。 ...

2025-06-29 · 1 分钟 · 133 字

《泳者之心》观后感

1. 前言 《泳者之心》于 2024 年 5 月 31 日上映,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讲述了 1926 年 8 月 6 日,特鲁迪・埃德尔从法国出发,耗时 14 小时 31 分钟横渡 34 公里英吉利海峡并打破纪录的故事。这一成绩比当时的男子纪录快了近两小时,特鲁迪也因此成为历史上首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影片开篇的舒缓配乐十分抓耳,没有高亢或悲伤的情绪,只是静静陈述一段故事,却让人隐约感受到一种隐忍而坚强的情愫。 镜头从远景逐渐拉近,从模糊变得清晰,随即展现女主特鲁迪涂抹油脂的画面,面对波涛汹涌的冰冷大海,观众很容易就代入到故事之中。 2. 电影的主旨 这部电影的内核与《摔跤吧!爸爸》相似,都在探讨女性面临的困境 —— 女性生来似乎就被预设了相同的命运。 《摔跤吧!爸爸》中,爸爸马哈维亚因两个女儿有摔跤天赋,不顾世俗嘲讽,选择跳出这种命运轮回,培养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成为摔跤手。 他希望女儿们能获得奥运金牌,更重要的是让她们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在《泳者之心》里,扮演引路人角色的是妈妈葛楚。与《摔跤吧!爸爸》不同的是,吉塔曾有过迷茫和放弃,特鲁迪却从始至终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实力。 她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即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展现出更为坚韧的内心。 3. 电影逻辑 影片的整体逻辑,包括情节铺垫和故事发展的流畅性,都处理得合理到位。 开头提到因轮船出事,许多女性因不会游泳而丧生,再加上妈妈的双胞胎姐姐 7 岁时溺水身亡,这些情节为妈妈葛楚一直支持特鲁迪两姐妹游泳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特鲁迪游泳之所以如此厉害,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因为她在麻疹这种致命疾病中幸存下来,这从侧面印证了她的坚强。 为了游泳,即便面临不能在室内练习、每天需要搬煤烧锅炉等刁难条件,她也敢于应对,因热爱而迎难而上。 她比其他人更优秀的原因在于,除了上面提到的天赋和努力,她从小就在大海中学习游泳,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副本,强度是不一样的。 还有,最后三个人在海边等待时,裸泳男比尔先发现特鲁迪也合情合理,因为他作为泳者,又经常在海边,对海上事物的敏锐度肯定高于其他两人。 因此,在剧情逻辑方面没有明显硬伤,至少我没发现特别突兀的地方。 4. 有点小瑕疵 但我认为影片存在一些可能的瑕疵,主要有三点:姐夫的笑太过刻意、未体现是否坐船熟悉过路线、遇到水母群时为何不让船先开道。 当特鲁迪在家庭聚餐中宣布要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姐夫的大笑显得太过刻意。虽然导演想通过这种不可思议的态度来表达当时人们的普遍轻蔑,但时机选择有待商榷。 起初爸爸听到妈妈要让两闺女加入游泳队时的大笑尚符合逻辑,一来受当时社会背景影响,二来没有成绩支撑,别人不信也正常,表现得直接些也情有可原。 可这次不同,特鲁迪早已今非昔比,她已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人。从幼时患麻疹幸存,到初学游泳时不被看好,再到后来夺冠,诸多不可能最终都变成可能。她经历了各种磨难,并证明了自己,甚至之前为拿到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赞助,还打赌要在 3 小时内从纽约游到新泽西,全程约 11.3 公里,她还赌赢了。 所以,姐夫没理由有如此反应,即便再不可置信,也不至于这样大笑,这种反应更像是一个平时跑 1 公里都气喘吁吁的人说自己明天要跑 30 公里时才会有的,这是导演处理的问题了。 特鲁迪都参加过奥运会、拿过各种奖项,想要横渡英吉利海峡,虽然感觉不可思议,但难道就一定是天方夜谭吗?有什么不可能的?那个大笑和整个画面格格不入,显得很割裂。 此外,影片中没有体现为横渡英吉利海峡做更合理的准备。虽然有裸泳者比尔作为导师,展现出专业的规划能力,还认识船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 但我没去考证真实的流程,毕竟电影虽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却不一定要与现实完全一致。在影片中,是否应该多一些特鲁迪的练习镜头呢?比如坐船熟悉路线,了解大概位置、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这样是否更合理,还是说特鲁迪每年都去这个海峡,早已习惯?但看起来不像啊,毕竟出发点是在法国。 不然,看完总觉得特鲁迪就在海边练习了几回,也不知道练习时游了多远,然后第一次挑战就是全程了,这感觉不太符合挑战应有的行事逻辑,不过现实中比影视作品不合乎逻辑的情况比比皆是,也未必非得如此。 还有,遇到水母群时,为什么不让船先过去开出一条路,然后特鲁迪在后面跟着游过去,这样是不是就不会受伤了?可能有人会说不能借助外力,但不是还有补给吗?没道理不能这样做,如果怕跟在船后面,海浪卷起把她拖到海里,那就快速前进,稍作等待再游过去就是了,这一点我是没想明白的。 5. 转场 观影过程中,我猜中了两次转场,一次是小特鲁迪从水下冒出来,我就觉得要长大了,结果确实如此。还有一次是特鲁迪第二次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弟弟从广播里听到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不相信,说明天他们就回来了,让弟弟关了广播去睡觉。然后,妈妈在厨房做宵夜?我就想着等下就设计成因为邻居开了广播然后听到了吧,结果还真是。不知道在电影里有没有相关术语,只是凭感觉觉得下一秒会是这样。 影片最后,特鲁迪在大海中游泳,从黑夜开始,镜头慢慢右转,最终呈现她向前迎着朝阳的画面。这个转场设计真的太巧妙了。 ...

2025-05-25 · 1 分钟 · 128 字